终止续费独立博客「同步控」
这个博客断断续续大概写了四五年,起初是大二一堂设计课作业的副产品,内容都是我当时感兴趣的「云端同步工具」。我花一切业余时间来维护,前后大概写了 200 多篇文章,六七万字,占用了我不少校园闲暇时光,却乐此不疲。从未想过这份毫无金钱回报的热爱,会在未来转化出梦寐以求的机会。
如今 12 年一个轮回,也算是功成身退。但愿未来人生仍能涌现出新的热爱,像这种不计世俗回报的全情付出,此生难得。
每一篇温热的文字都在试图找到与它锦瑟和鸣的人。正如演员喜爱以征服话剧舞台而非登上大荧幕作为演艺生涯的至高荣耀,认真码字儿的人也绝不甘于只将思想停留在键盘下的冷酷字节——倘若能够结集付梓,墨香幽然,大抵是为此生幸事。因此当出版社的编辑偶然通过简书找上门来邀请时,对写一本书这件事,我是欣然应允的。它在我此生想要体验的事物的排期上,恰好早有一席之地,只不过机会降临竟是如此不期而至。
为什么要以“增长黑客”作为本书的主题呢?
一方面,书写是为了更好地思考。执笔之际,我正在创业,偶然了解到“增长黑客”这个全新的概念正在硅谷迅速蔓延。在原子世界,传统的商业触角是以解决消费者的空间半径为指导的,而在比特世界里,以电脑和手机为载体的现代商业模型正在摧毁空间价值,直抵时间半径,抹平信息不对等带来的时空阻隔,以零边际成本的摧枯拉朽之势来消解过去靠“烧钱”获取和维持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竞争优势。这其中必将大有可为,尤其是对囊中羞涩但以技术见长的互联网初创团队而言。这也是身为创业者的我所迫切需求的。因此我将写这本书视作一种检测自我学习成果的阶段性副产品,而非目的本身。我不是什么创业导师、布道官或自媒体大V,如果您从这本书里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那是我的荣幸,这证明我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另一方面,作为一枚产品经理,写书大概是除了做互联网产品之外,另一件从无到有创生全新事物的有趣体验。它能满足我完全的控制欲,因此也能验证一些在别人的平台上无法完成的想法。当然,对比在国内出书微薄的稿酬收入与不成比例的精力付出,借写作本书之契机,更让我兴奋的是能与形形色色的聪明人交流,交换彼此的人生轨迹,畅聊事业的起落浮沉。它让我认识到这个世界上的确有许多天资聪颖境遇优越的人,却比你我更加努力。这比任何金钱物质上的回报更加吸引我。
“每一个绝世无双的好作品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曼妙的青春时光。”最近读到的这句话击中了我。我并不敢自诩这本书是旷世佳作,但它的确凝聚着我的无比用心。从2014年6月签署出版协议,到如今正式面世,足足折腾了一年时间,耗费了我人生中宝贵的400个小时。这一年,从炎夏写到寒冬,从魔都写到帝都,每一个加班过后疲惫不堪却又必须振作起来赶稿的子夜,每一场草长莺飞春光曼妙却俨然无暇漫步游弋的周末,它都是我甜蜜的噩梦,一边吞噬着我的每一颗脑细胞,一边让我怀揣着满腔期待去走完这段遥遥无期。在此期间,全书的筋骨脉络还经过了一次重大的调整重构,这才勉强达到了我自认为拿得出手的状态,来回耽误了不少时间,感谢出版社编辑官杨大人的不杀之恩。
在写书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无疑是资料的收集。这既是因为“增长黑客”本身在全球也是个相对较新的概念,缺乏丰富权威且有通用指导意义的素材,为此我几乎买遍了美国亚马逊上所有相关的书籍资料,才从它们那里勉强挤出一些值得参考的干货来(嗨,我会告诉你它们中大部分还没有我一个章节提供的信息量多么)。同时,“增长黑客”本身就寓意着某些不为人知或者不足为外人道的“黑科技”、“小手腕”、“月之暗面”,并不是每家团队都有充分的理由和动机来无偿分享,这反倒会泄露一些商业机密。于是很遗憾地,出现在本书中的内容自然先经过了一层严密的“自我审核”,隐去了某些不适于公然出现的章节,希望您能理解。如果觉得书中有某些地方语焉不详,希望深入探讨,嗯,私下约我好了。
对了,另一件让我引以为豪的事是,成功地邀请到了一票互联网大佬站台吆喝。这其中既有硅谷的顶尖投资人、“病毒营销”的发明者,又有一线VC的合伙人、互联网巨头的负责人以及诸多知名创业家。在此必须要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毕竟与他们相比,我籍籍无名,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写书,没有任何品牌背书和知名度可言。借此机会还要感谢一路以来带我入行、提携我、帮助我的各路朋友,知遇之恩没齿难忘,他们其中的一些也出现在了本书的推荐语阵容中。
最后友情提醒:创业没有银弹。这不是一本告诉你如何不劳而获坐收渔利的葵花宝典,也没有人能代替你主动思考。任何“增长黑客”都无法挽回一个无药可救的垃圾产品。我只不过在抛砖引玉,而我所说的也可能是错的。
——范冰 2015年5月28日 于北京
注:本文系我正在编写中的新书的章节段落试读。如果您在读后对该主题感兴趣,欢迎关注作者的微博:@XDash 、微信:ifanbing 、网站:www.fanbing.net。关于这本书的进展,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 ID:growthhackerbook。
美丽说是国内第一阵营的女性时尚分享社区,2009年11月由徐易容创立于北京中关村。在创业前,他有着光线的背景:北大本科、斯坦福硕士、IBM阿莫顿研究中心工程师。基于对数据挖掘和互联网技术的热爱,回国后的徐易容创办了RSS在线阅读服务“抓虾网”,但由于对普通用户精细化阅读需求的过高预估,抓虾网发展并不顺利,于2009年关闭并出售给了豆瓣。
半年后,徐易容在华清嘉园8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里,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经过五年发展,截止2014年第三季度,美丽说累计融资四轮,共计8000万美元,拥有超过1亿注册用户,每日活跃用户数超过1000万,商家数量达到1万。移动应用的装机量超过7500万,贡献了七成的订单交易量。来自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9月份移动端活跃用户为972万,在同类电商导购应用中居首。在这些用户中,超过66%是85后,其中又有超过一半是90后。美丽说不仅为用户提供应季潮流单品信息、各种风格的衣服饰品搭配,同时也推出了时尚、美容问答等服务。
500元的种子用户
美丽说的筹备自2009年年中开始。徐易容在一次与女同事(后来成为美丽说运营总监)的吃饭聊天中,敏锐发现了“与闺蜜分享买的东西”这一需求。同时他注意到,在自己生活多年的五道口,每天下午4点钟就开始有路边商贩开始摆摊,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卖女生衣服饰品的。生活在五道口的女孩子越来越漂亮时尚,徐易容想通过网络服务将这一趋势搬到线上。彼时移动互联网尚未兴起,做客户端是典型的思路,于是他找人兼职花一个月开发了名为“逛逛”的浏览器插件。结果这一美丽说的“雏形”安装繁琐,测试用户并不买账,最终只有4、5个用户,还都是内部人员。
2009年11月,微博在国内起步。徐易容开始考虑将互联网通讯技术与垂直领域结合,把微博的模式借鉴过来与女性时尚相结合,为习惯了价格战的同质化商家另辟战场,讲不同的故事来证明自己的特点。经过几周的倒腾,2010年3月,凭借团队中仅有的一个研发、一个产品、一个运营、一个形成和一个对时尚有研究的顾问,美丽说第一版正式上线。
美丽说从第一天就将自己定位成垂直的网络社区,聚焦在女性时尚品类,目标人群为一线二线城市、18-35岁之间、年薪在10万左右的时尚爱美的白领和准白领女性。产品形态基本就是更加垂直的微博。用户可以发布链接、生成图片、关注感兴趣的人、在商品库中浏览货物。上线之初,团队成员对用户是否会接受并没有太大把握,于是从身边拉人来测试,结果发现测试了二十几个人,最后竟没有人留下来。有一个焦虑的同事总会向徐易容抱怨:易容啊,咱们这个不行啊,怎么跟人家比啊。那时的主流女性时尚社区仍是55BBS、YOKA,流量优势明显。但凭借对女性用户“希望变漂亮”这一刚性需求的认识和把握,徐易容坚定地继续号召团队拉人来试用。
据徐易容回忆,当时他和同事潜入进了各个导购QQ群,没等发几条宣传链接,就被管理员踢出来了。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他们找到群主,每个月付给对方500元,要求对方带圈子里的人进来玩。5月时,终于初步形成了两个规模在百人左右、用户流失率较低的组,其中一个来自豆瓣某购物小组,组长很喜欢新鲜有趣的互联网产品。7月的最后一天,同时在线用户超过400人,狂喜的徐易容代领全体员工去金钱豹吃了顿大餐,最后全体都喝趴下了。到了8月份,美丽说已拥有1万多活跃用户,日分享商品增加到1000件。直至第三季度末,流量翻了一倍。年底时的日IP又涨到5至7万。
Continue reading “美丽说的早期推广之道”
// 本文为我正在写作中的新书的案例章节之一,在此放出供大伙儿试读参考。欢迎各位不吝赐教,帮助我更好地把握这本书的内容。
2007年,住在美国旧金山的两位设计师——Brian Chesky与Joe Gebbia正在为他们付不起房租而困扰。为了赚点外块,他们计划将阁楼出租出去。传统的做法是在Craigslist网站发帖子。“但我们不想这么干,因为在Craigslist发千篇一律的帖子会显得冷冰冰的,于是我们打算自己动手建一个网站。”
当时城里正好举办一个设计展,周边的旅馆都被订满了。他们便很快搭建好了一个简易的网站,招徕开“家庭旅店”的生意。网站上包含地板上摆放的三张空气床垫的照片,以及供应家庭自制早餐服务的承诺。很快他们获得了3个租客,每位支付了80美金。一周后,他们开始陆续收到世界各地人们的电子邮件,询问何时能在世界其他热门旅游目的地享受这样的服务,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伦敦、日本。
他们于是将这一做法复制到其他大型集会,如SXSW,并允许人们通过信用卡在线支付。在2008年民主党全国集会期间,奥巴马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发表十万人演说。当时全市只有三万余个旅馆房间,于是Airbnb适时地选择再度在公众面前高调曝光,一度获得了极高的流量和关注——尽管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又逐渐归于沉寂。
七年之后,当年的Aired & Breakfast已经成为了享誉全球的Airbnb。其夜间租住的房间预定量甚至一举超过了酒店巨头希尔顿。截止2014年春,Airbnb拥有全球超过1000万用户、55万间房间,以及100亿美金的估值。
上周应简书团队之邀做的 Workshop 分享,讨论关于初创产品的市场推广实践经验,场地是老朋友粒子咖啡馆。演讲 PPT 系前一晚熬夜赶制,语言组织则是现场即兴发挥,竟也凑足了两小时容量(至于质量高低就见仁见智了)。现场意外地配备了录音设备,于是算是献出了自己的 Podcast 声优首秀。
前 30 分钟内有两次比较密集的“然后…然后…”接续词灾难,汗颜无比,幸而演讲当时意识到这个问题,故后半程比较顺畅。
事后简书团队还特意将演讲中提及的产品/书籍链接整理了出来,并转换了 PDF 分享到网盘。原文照搬(http://jianshu.io/p/f97ffd4800a3)如下:
本期摘要
本期播客很特别,是简叔和小伙伴们系列活动的第三回现场录音,主讲人是云诺网盘的市场经理XDash,场地在粒子咖啡馆,当天现场有 20 来号人吧。
就简书团队来说,市场方面的经验是非常不足的。简书市场部的成员都比较「书生气」,急需一些「接地气」的经验分享,所以我们请来了 XDash。
XDash 的分享干货很多,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市场推广内容有兴趣的同学不容错过。当晚分享内容的PDF在此,建议边看边听。
参考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