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微信上流传着一则鸡汤段子,大体是讲,一名老僧执意徒手打捞一只掉进水坑的蝎子,几番被蛰,仍不听劝,问之答曰「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能因为蝎子有蜇人的天性就放弃我爱的天性呢?」
且不论他有否撑过猩红毒针的第十五发安达里士,从而激发小宇宙成为更接近神的人;也不管受到感动的蝎子有无解除诅咒,最终变回绝世美女就此随侍在侧;单就老僧没有随手从地上捡根木棍来完成这事看来,这老僧跟编这段子的人一样无脑。
但抨击鸡汤绝非作本文的出发点。我想借此引述的问题其实是:倘若似毒蝎这般天性凶残的存在是生态环境中必不可少且不以任何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你恰如老僧般笃信并奉行着为普世观念所认可的善,那么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战役中,是继续以卵击石磕破头,还是退避三舍藏其锋,抑或同流合污沆瀣之?又如果毒蝎恰是这生态环境本身呢?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认为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善与恶的对立是明确的,择其善者是符合社会长久运行所需的互惠原则的,这是教科书一般确凿标准且板上钉钉的答案。而选择相反的答案,则掉入了人性堕落的大阴沟,万劫不复,老师会不给小红花的。
最近的思考让我对这个问题的观念有所变革。诸君切莫先谴责我已堕入原力的黑暗面,请先听我陈述如下几则案例:
1)前些阵子看到知乎有人讨论:为什么小米手机要移除掉包括 Google Play 在内的 G 社原生套件?换作两年前,我可能也会抱着对 G 社的品牌认同和价值观崇拜,加入声讨(或至少是不屑)的阵营,鄙视此种过河拆桥的行为。但现在完全可以理解:G 社家的服务在本地化上的确不如国内某些竞品那样迎合国内用户需求,且(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速度缓慢频繁重置,还没有完备的国内落地运营资质,若东窗事发或将连累手机厂商。凡此种种,任意一条,都足以让决策者另觅替代品。这完全符合商业逻辑。倘若我是这位估值100亿美元公司的CEO,也绝不会为了顶喜欢的公司而拿自己的产品命脉做押注。还没有那种情怀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