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江湖官方博客改版

淘江湖官方博客改版

2010/2/4 Update:此款主题修改自O-box,原作者Utom

阿里巴巴一直是我很敬重崇拜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淘宝旗下SNS产品淘江湖也让我结实了一众好友&牛人。因此能够参与淘江湖官方博客改版,荣幸备至。

本次改版参考了阿里系其他团队博客(特别是牛叉的淘宝UED),以简洁大气为主要改版目标,一改原本灰暗的色调为阿里系的橙色,并通过精致且富于视觉冲击的图片烘托热闹亲和的氛围。

淘江湖官方博客:

http://alipo.net/ (稍后会启用 blog.taojianghu.com 形式的域名)

Continue reading “淘江湖官方博客改版”

收到淘宝寄来的U盘和玩偶

DSCN2750

前一阵子应邀参加淘宝开放平台(TOP)博文大赛,在同步控发了篇《淘宝开放平台:巨系统的最终战场》,虽没能斩获大奖PSP一部(基本属于痴人说梦),不过也不是全然没有收获滴——昨天下午收到增哥(周锦增)寄来的人气奖和纪念奖奖品,为4G优盘一个+阿里软件玩偶。

Continue reading “收到淘宝寄来的U盘和玩偶”

淘宝开放平台:巨系统的最终战场

# 这篇文章是应淘宝McGeek这丫的邀请,参与淘宝开放平台博客大赛的一篇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本文同时发表于 XDash Weblog同步控

淘宝开放平台:巨系统的最终战场

最近从一位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博客中学到一个词——“巨系统”。最初意指钱学森同志把系统分为的两大类别(简单系统和巨系统)之一,在巨系统中又分为简单巨系统和复杂巨系统。

人体是一个巨系统。从最初大气中的有机元素,如氢、碳、氮、氧、硫、磷等,经过自然界各种能源(闪电、紫外线、宇宙线、火山喷发等等)的作用,合成有机分子,继而形成生物单体、生物聚合体,直至进化出具有独立意识的人类。人体约有60万亿个细胞,在它们的协同作业、新陈代谢中,生命的车轮滚滚向前。

与之相关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巨系统,生态环境是一个巨系统,浩瀚宇宙是一个巨系统——很难想象若干年后随着科学的发展,会否得出结论,看似微不足道的中子原子夸克,实质也是深不可测的巨系统?

巨系统的概念拓展到网络,自然会与联想到产品谱系长、用户基数大、互动频繁,以及天文数字级的数据处理。很显然,在国内,阿里巴巴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Continue reading “淘宝开放平台:巨系统的最终战场”

淘江湖:BNS方兴未艾

淘江湖

近期零碎地通过网络与线下渠道接触到了阿里巴巴公司,也有幸获邀成为淘江湖的兼职运营人员。一直以来对阿里的关注停留在阿里的企业文化、“六脉神剑”的体系搭建UED的碳酸饮料八卦会、开放平台和大淘宝战略的推进。两个月前因为接下这个工作而开始体验淘江湖。零零总总整理了一些BUG/建议发送给了开发人员。

总的说来淘江湖经过近几个月的大力运营和系统升级,已经初具BNS(Business Networking Services)雏形。当开放平台声称要让所有的商务APP都“Powered by Taobao”时,淘江湖也野心勃勃地誓将价值所在定位在“Live in Taobao”。然而淘江湖探寻BNS前路的旅程毕竟漫长。尽管尽管国外将SNS的商业助推功能作为2010六大发展趋势之一,国内也有人人网的陈一舟表示SNS网站和电子商务结合是必然趋势,但在国内用户刚刚熟悉并认同网络购物、SNS在国内被当做WebGame的代名词时,如何将SNS的作用与从用户口袋里圈钱妥善结合,还是值得探寻的过程。

至少就我目前一个用户的角度看来,淘江湖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细节,有待提高:

1.设计风格

众所周知,淘宝的UED团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顶尖团队。然而在专业学设计的人眼中,淘宝的网站做得绝不能算是亮眼美观。UED团队成员来我校进行讲座时,也曾无奈宣称,尽管他们很想对页面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但长久以来用户的使用习惯左右着每一个细节的更迭。哪怕一个小小的修正都有可能招致若干用户的投诉,理由可以概括为“强行改变用户习惯”,或者说,“让我们用着不顺手了”。

作为后来者,淘江湖的设计风格尽管摆脱了国内SNS千篇一律抄袭Facebook的魔咒(可以看出是自己写的底层架构),然而在设计上仍未有令人眼前一亮之处,与淘宝主站颇为和谐,其喧嚣的氛围有点类似菜市场的感觉。

Continue reading “淘江湖:BNS方兴未艾”

听行业专家谈UED业界内幕

inner-UED

下午在学院报告厅听取了由淘宝UED团队的用户体验专家青云和来自UPA中国、担任唐硕用户体验咨询公司商务总监的黄胜山共同主讲的《行业专家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用户体验行业》主题讲座。

我自己对UPA知之甚少(UEDChina组织倒是比较熟悉),这次主要是冲着淘宝UED的名头去的。国内用户体验界,淘宝的团队建设做得非常成功,其团队博客和每周三的碳酸饮料会已然形成了品牌效应,我也经常前去围观,收获良多。

记录一下今天大致 take down 到的要点:

  • 用户体验行业,做的是设计,不是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使用,而非单纯展示设计师的个人志趣和思想。
  • 60%的时间用来思考和沟通,40%才是设计。
  • 主要工作内容:客户洽谈、现场研究、头脑风暴、撰写文档、制作原型、产品测试
  • 通常开发流程:需求分析->原型设计->交互DEMO->用户测试->UC评审->视觉界面->切割编码->发布、跟踪->需求分析(循环)
  • 设计必须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可行的,其次才是可产生商业价值的。
  • 习惯必须遵守,必要时可以延伸。
  •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气质(“同情同感”、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培训(懂得更专更多)、经验(实战)
  • 目前大学毕业生从事互联网届的收入可谓最高,在UED界,本科生的工资约在4K-6K,研究生在7K-8K,博士生在8K-10K+。
  • 淘宝网新动作:最近(9月)出了本纸质杂志(目前我还没在学校书摊发现其踪)。

Continue reading “听行业专家谈UED业界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