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在吉林大学演讲时强调大学生的每一天生活都要注意积累。我很庆幸自己在两年前开始选择做有价值的事,一年前开始系统地进行阅读和知识整理(这要感谢 Google、豆瓣、黑莓和一众同步工具),姑且算是一种有意识的积累过程。
目前虽然头脑里乱七八糟装的不少东西依然不成体系需要梳理,但已隐约觉得实习工作正在慢慢将我从“不知道自己知道”带上“知道自己知道”的台阶。
(注:这一说法来自大一入学时学长描述的大学生活四阶段: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
最近项目进入攻坚阶段,加班是家常便饭,晚间和周末愈发珍贵,可用于阅读和思考的时间相应减少。枕边堆着不少书却仍排在待读的队列中,包括亚马逊买来的《独唱团》至今都没有拆封。
博客更新频率降低,写博时间压缩,文字倾向于短句,也懒得写完反复审查和修改了。
有限的时间和经历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 GTD 随需而变而非一成不变的重要性,目前的打算是学习掌握高效的工作方式和读书方式,平衡二者之间的节奏。(想到威尔史密斯《当幸福来敲门》6个月实习期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