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信息筛选管道服务 Inoreader

今天想分享一下最近两周的折腾成果之一:如何将日常爆炸的资讯源,收束于统一的管道(pipeline),经过自定义规则过滤,筛出必读的精华。最终实现个人信息输入渠道的大一统

先说核心利器。我付费购买了 Inoreader 这个 RSS 阅读器。然后为了启用我们需要的「规则过滤器」,需要付费购买 49.99 美金/年的「专业版」套餐

  • 我个人认为,以平均一天 1 块钱价格,获取信息守门的能力,相当于雇了一位谨遵吩咐的私人秘书,是值得的。每天读新闻有一种批阅奏章的感觉。
  • 看到价格就劝退的朋友,可以选择继续沉浸在娱乐至死的语境中。
  • 超级用户还能解锁其它强大功能。具体可以看这个 Pricing 页面(没有恰饭)。

接下来是我常看的内容源:

  • 订阅 RSS,不多做解释,常见的方法就是在 URL 根域名后面找 /RSS 或者 /Feed,还有很多博客网站论坛在页面底部直接提供。
  • 订阅 YouTube / Twitter / Google News / Reddit,Inoreader 高级用户版直接支持。
  • 订阅微信公众号,我一直用的是 WeRss 这个服务,它可以将你常看的公众号,转换出一个 RSS。我目前买了 64 个公众号一年的套餐,目前是 185 元/年。感觉绰绰有余,毕竟值得长期跟踪的价值公众号真的不多。
  • 订阅 Bilibili,我搜到了名为 RSSHub 的工具,它可以收集输出形如 https://rsshub.app/bilibili/user/video/163637592 的 RSS 地址,其中末尾数字就是你要订阅的 Up主 的 B站 主页编号。(这个服务最近似乎不太稳定,经常隔三差五取不到 RSS,但通常间隔三四天又总能成功取到一次,够了)
  • 订阅微博热搜,使用这个地址:https://s.weibo.com/top/summary?cate=realtimehot
  • 订阅其它网站/论坛/博客等,你可以试试直接在 Inoreader 搜索,或许有人已经为你生成,并持续抓取多时。
  • 其它暂未提供 RSS,又只是你感兴趣的小众网页,可以试试 Inoreader 的 Web 生成 RSS 功能,它就像图形化界面的傻瓜爬虫,为你自动将普通网页导出一个 RSS。
  • Instagram 的订阅,我暂时没找到最优方案,国外都是要付费的转换服务,但我觉得为看猫猫狗狗和港台明星,花这个钱不太值,就没买,也没法推荐)

内容源多了,就是过滤问题:

  • 你可以为单个订阅源设置「过滤订阅源」,比如「新浪微博」一旦满足「标题中包含肖战」这个规则,则自动标为一读,不出现在 Unread 里恶心你。
  • 你可以可以为全局(所有订阅源)设置「规则」,比如我设置了一个文件夹叫「Mass News」,然后将每天都有海量新闻资讯产生的 RSS 都丢了进去,为它设置了关键词过滤规则(比如我不看「罗云熙」「事故」「薯条」等明星八卦 / 社会民生 / 美食)。
  • 你还可以设置重点关注的内容,例如我设置了但凡标题包含「上海」「新冠」「iPhone 12」,就自动加个标签。阅读时间紧张的时候,我就只扫读这些标签里的资讯。有点类似买了报纸,打开只看「本地」「科技」版面。
  • 对于最最最重要的内容源,我会设置规则,直接发送到我的 Instapaper 待读列表

我的 Inoreader 只是用来筛选待读内容,具体内容消费都是在 Instapaper,结合 IFTTT,Instapaper 和各种工具软件可以玩出花来,比如我自己写了一套基于 Instapaper + Google Drive + DeepL 的实时自动翻译工具。

这个有空下次再分享。

1: https://www.inoreader.com/pricing

2: https://werss.app/

BackType自动跟踪散落分布的留言评论?

记得之前在曹增辉的博客上读到过一篇关于如何找回Blog评论的文章。当时曹认为分散在网络各处的个人评论无法有效聚合,其直接结果是:博客自身作为一个内容创作方,竞争力变得越来越低,无法成为一个讨论的中心;如何找回你的评论,已经成为博客这个平台能否重回阅读“中心”的一个关键因素。他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数据的可共享携带

今天闲着没事(应该说是好不容易画完了设计正稿能休闲一下),在百度上搜索site:fanbing.net查看收录情况,无意中发现一个叫做BackType的网站。这丫居然自动聚合了我用XDash这个ID和xdash.cn这个域名发表在网生代、Tencent CDC Blog等博客上发表的留言内容(我发誓我第一次访问这个网站,之前也没有注册过类似的服务),并以倒序方式像Twitter一样依次呈现,并支持Reply、Follow、统计、tweet,甚至feed订阅这样的功能!

可以说,这就是曹增辉所设想的可共享和携带版本的留言评论聚合工具。

注册用户,认领ID。自己的评论自己带走。怎么着也是闪耀着咱深邃思想的言论,怎么就让它们成为过眼云烟发完就算?

http://www.backtype.com/xdash

还在研究用法,一片空白中,目前。

另外BackType还提供了Connect这个工具,让你找出围绕同一篇post产生的所有conversation(所谓的会话,也就是留言评论了)。你可以迅速搜集到散落在网络各处的网友言论,而不必机械搜索手动点入。支持的博客系统包括WordPress、Blogger、TypePad、Twitter、FriendFeed(让我联想到了国内的玩聚SR的模式,同样是通过语义分析自动聚合对于某则文章或是tweet的评论和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