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半年实习记

一晃在盛大为期半年的实习已经落下帷幕,从夏天光着膀子穿着极客衫,到冬天裹着棉袄提走行李箱。犹记得初来乍到的兴奋与青涩。如今即将起程离开魔都,返回学校完成所剩不多的大学生活。在此略作补记。

关于工作

这六个月来主要从事的工作是产品策划。这是一个需要想象力、创造力,并且广泛涉猎各类互联网产品的工作。

一直以来我都对折腾各类新鲜工具饶有兴趣,也曾经迷茫过自己漫无目的地尝试大量服务究竟对未来有何帮助。但当产品策划成为我的工作后,发现过去那些看似无谓耗费掉的生命,居然为我日后策划互联网产品铺平了道路——事实上,接到的很多策划需求都那么熟悉,甚至可以说做得极其顺手,因为曾经做过或在某堂不给力的课上开小差在脑海里预演过。

另外一些曾在中学期间自学的、彼时被当作是“不务正业”的东西,反倒成为实际工作中创造价值的来源,比如编程开发,比如网站建设,比如一直写博客至今。

Continue reading “盛大半年实习记”

东拉西扯:程序猿的五个层次

我很反感装逼的文艺青年写起评论来但凡涉及“境界”二字便非搬出王国维不可的作风,就像我反感做营销提案汇报时总有人爱拿马斯洛需求五层次说事(虽然我也常这么干)。

但今天我必须借鉴一下王国维这装逼的句型——我发现自己已经达到了“醉里挑灯按键,梦回催缴原型”的境界。

今天在公交车上一觉醒来,惊觉自己刚才在梦里还在 review 一段 html 代码(用的还是最新版的 Firebug)。大概是今天白天读到了由新手、熟手和高手所写的三种不同的代码,颇有感触,现在看到波涛汹涌的、分层级的代码,就如同看到波涛汹涌的、未分级的美女那么赏心悦目。

很久以前我觉得程序员是这个世界上最神秘的种族,凭什么大洋彼岸那个叫什么盖子的混球对着黑底白字的电视敲打几下打字机,就成了世界首富。后来自己摸索了几种语言,像模像样地折腾过几个程序(现在看甚至可以称作项目,因为毕竟还正儿八经地规划了下,拿到 softreg 上当作共享软件干了几票 — —),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也不过是嘴上虽终日挂着流行技术,实则乖乖儿投靠大语言、寄宿 IDE、琢磨 SDK 过活的程序猿民工(no offense)。

我与真正意义上的程序员、工程师们接触,还属在盛大实习以来(之前都是科班学生或者业余玩票)。

Continue reading “东拉西扯:程序猿的五个层次”

IT菜鸟魔都育成计划(十):实习感触与生活变化

郎咸平在吉林大学演讲时强调大学生的每一天生活都要注意积累。我很庆幸自己在两年前开始选择做有价值的事,一年前开始系统地进行阅读和知识整理(这要感谢 Google、豆瓣、黑莓和一众同步工具),姑且算是一种有意识的积累过程。

目前虽然头脑里乱七八糟装的不少东西依然不成体系需要梳理,但已隐约觉得实习工作正在慢慢将我从“不知道自己知道”带上“知道自己知道”的台阶。

(注:这一说法来自大一入学时学长描述的大学生活四阶段: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

最近项目进入攻坚阶段,加班是家常便饭,晚间和周末愈发珍贵,可用于阅读和思考的时间相应减少。枕边堆着不少书却仍排在待读的队列中,包括亚马逊买来的《独唱团》至今都没有拆封。

博客更新频率降低,写博时间压缩,文字倾向于短句,也懒得写完反复审查和修改了。

有限的时间和经历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 GTD 随需而变而非一成不变的重要性,目前的打算是学习掌握高效的工作方式和读书方式,平衡二者之间的节奏。(想到威尔史密斯《当幸福来敲门》6个月实习期那段)

Continue reading “IT菜鸟魔都育成计划(十):实习感触与生活变化”

IT菜鸟魔都育成计划(九):七月生活流水账

1、今天是本月最后一个工作日,这意味着——发饷了~算是人生中第一次像模像样地领工资。尽管结算日期是在15日,距离实习入职没多久,因此数额并不很高,但已然非常满足。至于工资数额嘛…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打死我也不说。对工资数额保密,这是公司三大铁律之一,我认为遵守这个铁律的重要性就像机器人需要遵循机器人三大定律一样。

2、Bambook 临近内测,云中书城上线在即,最近几周加班和晚退是家常便饭。这对于在学校习惯了给自己找事情忙的我而言,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何况一个人单枪匹马在魔都生活,没有过多羁绊与迁就)。

3、打算九月份用自己的工资请父母来上海看SB会,一来到时候全数工资,手头宽裕,二来避过暑期人流高峰和酷暑天气,三来应该可以动用加班赚来的调休。

4、本月一大成就是在“魔教”鬼谷子教主的调教下,生平第一次学会了拼魔方(之前自己玩都半途而废)。最好记录是两分三十八秒。这距离同事的最速记录还有一分多钟的差距啊。

Continue reading “IT菜鸟魔都育成计划(九):七月生活流水账”

IT菜鸟魔都育成计划(八):Bambook @ ChinaJoy 2010

令宅男们期盼多日的 China Joy 2010 拉开帷幕。三年之前,高考结束,我以一个普通玩家的身份,跟随一群日后再难相聚的狐朋狗友,首次亲临了当时的第五届CJ。

那一年,CJ还没有如今那么光鲜耀眼,现场也不及现在的酒池肉林。参展商除了卯足劲在展台布置和游戏周边上下功夫,更在赠品上一决高下。于是各个厂商的礼品袋就如同俄罗斯套娃,一个套一个。而当时最大的套娃就来自盛大。

三年后,我坐在了盛大的办公室,与同事们一起边加班加点地赶进度,边在群里畅想或者说YY着来自CJ现场的战报,并期待着周末前去掺和。

一大早叶总在微博上推荐了 @bambook (盛大电子书,中文名锦书)的官方微博。开着微博客户端时刻接收着更新的我顺理成章地成了第二个follower。结果这个号一天之内赢得了600多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也与CJ现场的 Bambook 发布会有关。

Continue reading “IT菜鸟魔都育成计划(八):Bambook @ ChinaJoy 2010”

IT菜鸟魔都育成计划(七):闲话开放平台

蛮荒时代,茹毛饮血。松散的部落渐成群居的公社,雄性狩猎,雌性采摘。战利品部分上交族群,余下留作自用。族群则为族员提供遮蔽、完成分配。可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是最早的开放平台形态。

十九世纪末,美国底特律。年轻人亨利福特从钟表维修中受到启发,将标准化作业流程和配件引入汽车生产制造。从此手工作坊型的落后业态被传送带的铰链彻底打破,728个人工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每分钟一辆。汽车制造业自此迈向开放配件、统一组装之路。

1979年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此,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特区成为贯接海内外、联系东西方的桥梁,也成为开放带来发展新局面的可喜典范。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以相对优势换取发展资源,以开放环境赢得海外资本。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卡姆剃刀残酷地剔除在竞争中不支的个体,将有限的资源配置予最善于利用平台的内部单元。

2005年,国内最早的轻公司样板 PPG 成立,一时凭借其外包全套生产业务、保留核心呼叫中心及渠道终端供应链的商业模式,获取天价风投。开放产品线业务,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并着力自身核心竞争力,这样的模式很快获得广泛关注和复制。

Continue reading “IT菜鸟魔都育成计划(七):闲话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