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在吉林大学演讲时强调大学生的每一天生活都要注意积累。我很庆幸自己在两年前开始选择做有价值的事,一年前开始系统地进行阅读和知识整理(这要感谢 Google、豆瓣、黑莓和一众同步工具),姑且算是一种有意识的积累过程。
目前虽然头脑里乱七八糟装的不少东西依然不成体系需要梳理,但已隐约觉得实习工作正在慢慢将我从“不知道自己知道”带上“知道自己知道”的台阶。
(注:这一说法来自大一入学时学长描述的大学生活四阶段: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
最近项目进入攻坚阶段,加班是家常便饭,晚间和周末愈发珍贵,可用于阅读和思考的时间相应减少。枕边堆着不少书却仍排在待读的队列中,包括亚马逊买来的《独唱团》至今都没有拆封。
博客更新频率降低,写博时间压缩,文字倾向于短句,也懒得写完反复审查和修改了。
有限的时间和经历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 GTD 随需而变而非一成不变的重要性,目前的打算是学习掌握高效的工作方式和读书方式,平衡二者之间的节奏。(想到威尔史密斯《当幸福来敲门》6个月实习期那段)
值得庆幸的是在文化开放技术先进的互联网公司,总是有着似乎取之不尽的让人兴奋的资源。创新院的图书室总是有豆瓣上最新最热的技术、管理、营销、创意类书籍。办公区的iPad、iPhone4、Mac Book、Android 也是俯拾皆是,找对了人就能借来玩。
过去凭一时兴趣搭建和维护的博客同步控,现在也有了全新的定位和价值。没想到公司内部就有不少读者和名博,并得以因此结识。目前也为公司内部产业研究供稿。
对了,如果说大学阶段还只是通才教育,用于寻找自己的兴趣点,那么实习工作则是为积累和专研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让我不再迷茫乱撞、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