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2020 年终总结

2020 年,乘风破浪与尘封破烂的一年。

花费几个小时,整理了今年完成的 Side-Projects、收获的 Takeaways、最为推荐的 Personal Best、自选收藏 Tweets。

Side Projects:

  • Project CICERO:为满足自己读书需求开发的一整套工具,包括 DeepL 对照翻译、提取关键词、生成摘要、精华高亮模块。服务了自己和朋友,衍生出探索中的「拼书书」社群。CICERO 命名来自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哲人、法学家西塞罗。
  • Project Troy: 为满足自己网络信息摄取需求,开发的一整套工具,自动抓取 RSS + DeepL 对照翻译 + 每天投递到指定邮箱。已实现商用。命名来自特洛伊。
  • 个人博客:开通十余年的 Blog,中间长期停更,今年恢复有一搭没一搭的写作。2021 年计划将 Newsletter 的长效内容同步发过去,应该也会写一写更偏向个人的专属内容。
  • 增长黑客每周通讯 Newsletter八月重启邮件列表,每周一封写了 11 期。(主要是看到少楠写邮件的长期复利,深受鼓舞,虽然当年最早是我怂恿他开始写的)

Takeaways(绝大多数我希望十年前就开始做):

  • 坚持长期主义。疫情摧毁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造成行业时局震荡,也让我重新思考人生优先级。Done:设计更适合自己的 routine;重拾写代码 + 写作的技能(兴趣);逃离 A 股,投资美股;停止追流行(动物森友会、赛博朋克2077)。
  • 筛选网络信息。宅家整理十年来的印象笔记,总结了优质内容穿越时间的共性。Done:搭建基于 Inoreader + Instapaper + Readwise 的阅读体系,信息管道大一统(详见往期邮件);善用 unfo、「不感兴趣」、过滤器、关键词屏蔽,关闭智能推荐;不看社会新闻、明星动态;退群保智商,歇业朋友圈。
  • 正视阅读行为。读书是对大脑神经网络的调参,也是一种被高估的美德。如今我只关注信息的增量、半衰期、观点可证伪、事实可预判。Done:从两个维度(《越读者》提到的主食/美食/蔬果/甜品 + 根据个人目标建立 Lv1 ~ Lv5 修炼书单)整理待读书单;多读经典;只读感兴趣的篇幅;善用速读、听书排雷,及早放弃;自己开发了一套读书增强工具;停止晒/转发/收藏书单;新书问世先搁置好奇心,过几个月口碑发酵再决定是否阅读。
  • 撰写复习笔记。笔记就是人生游戏的外显存档,否则每次都要重复打怪升级。Done:试用 Notion、Roam Research、Flomo 等新锐笔记工具,最终选择纯文本作为主要笔记格式,辅以多重备份(详见之前文章);用 Readwise、Anki、循环日程提醒自己多做重复;
  • 反脆弱留冗余:疫情让人们正视世界并非日益美好,人生也不该始终隳突猛冲,实物、数字资产都应该加对冲、抗风险。Done:买保险、做体检;研究「生存狂」群体,购置家中应急避险装备;网盘 + NAS 多地备份此生至今的数字资产(照片、文档、笔记、代码 etc),随时经得起假想中的「Chaos Monkey」测试;绝不在第一时间升级系统;研究古希腊斯多葛学派,想象极端负面情况+感恩当下;更关注 How (Not) to Fail 替代 Growth Hacks(我今年在推特上开了个 thread 专记失败复盘);冥想。
  • 践行极简主义:年初搬进新家,加之疫情期间头绪纷乱,决定重修极简主义。Done:信息断舍离;爱上扔东西,统一购置白色北欧风格家装,青睐多合一物件(比如一个 Logi K380 键盘切换连接三台不同功用的电脑/平板);用智能家居降低生活琐碎;只买自己需要的,不买新上市的营销爆款(现在的主力手机还是咸鱼收的二手 Pixel 3 美版);烂俗纸质书卖给多抓鱼;减少无用社交和出行。
  • 回归小众圈层:拥抱大众流行能让我更有效率地变现,但回归有归属感的小众人群,心力才能续航更久,接触更多有趣的同好,并最早捕捉潜在机会。Done:订阅 RSS、Newsletter、Mastodon 小众信源;重新活跃推特;撰写 Newsletter(而不是公众号);多逛独立书店;不追涨杀跌陌生的热门题材股票,坚守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价值区间。
  • 破除自我狭隘:「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年初关停一家公司,重大挫折耗费数月消解复盘,自此对自我边界、商业逻辑、社会公理、周期起伏有了更清楚认知。

Personal Best

  • 书籍:《越读者》(提名《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反脆弱》《巨人的工具》)
  • 影视:《罗马》(提名《寄生虫》《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半泽直树》《泽塔奥特曼》)
  • 工具:Inoreader(提名 Instapaper、米家、Notion、IFTTT)
  • 购物: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冒着疫情出门买回的小猫
  • 游戏:风暴英雄
  • 漫画:《铳梦 Last Order》
  • 股票:Bilibili
  • 广告:百度《你说啥》

Tweets:

  • 阅读/认知:
    • 这一年潜心阅读了更多「商业增长」的报告、观点、传记。写得好的满足:1)深度聚焦「非共识」、「反套路」、「数据验证」;2)案例对象更小众(真·成长期、未被资本游戏浸染、内部披露真实性高);3)内容收费,且 to 读者而非 to 品牌。
    • 商界领袖公开推荐的书,多半不值深读:要么是为了追求认知层级的最大公约数,推荐相对较浅显的书;要么是出于塑造自我形象,推荐悲天悯人或形而上学的书。——清理收藏的大佬书单有感。
    • 我们之所以选书、读好书,无非是满世界寻找前人玩家的顶尖存档来继承,以减少自己打怪练级的麻烦。
    • 一个观察:效率工具因为枯燥和反人性,是很难吸引大众用户的品类;一旦效率工具为了吸引大众用户,而增加 fancy 的要素,则可能背离效率初衷,或是让人将 fancy 要素当成效率本身——最后醒悟这一切只是镜花水月。这也是我为什么停用 Notion 转投 Roam,因为前者过于 fancy,反而像资本兜售的效能美梦。
    • 「把一个概念用熟到在大脑里产生一个结实的突触」,芒格简化表达成「让它们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精神格子」。啊,多么聪颖的大师。
    • 希望有一种阅读服务:根据我读电子书留下的划线批注,自动给我邮寄一本纸质书,且以荧光笔+好看字迹同步了我的划线批注。
    • 「研究人员测量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时发现,我们日常思考中有12%的内容是同未来相关。换言之,每8小时的思考中,就有1小时是关于还没有发生的事,相当于我们每天在给未来纳12%的税。」
    • 拿常用资讯和社交产品实践了下卸载 app 改用 web 版,好处至少有:1)给出更少的设备权限;2)更少花里胡哨功能的诱惑;3)在安卓机上更加细颗粒度和跨域的分享可能性(类似 app 的 deeplink);4)统一的浏览器内管理体验;5)跨平台,省内存,可去广告。
    • 把 40GB 微信历年聊天记录舍弃,只保留了最值得沉淀的 50 个常用联系人的聊天,数据瞬间瘦身到 4GB。现在主力机切换到 Android 生态(美版 Pixel 3+只从 Google Play 下载应用+全局智能科翻+挂载自家 NAS + 1TB Google One+台湾中文 Google Assistant)。感觉精神被 set free 了。
    • 「越是商业化的染污影响较小的早期的人,写下的文字越是他们生命的写照。」——王强解释他为什么从不读畅销书。
    • 「阅读有什么用?」「阅读能让你看待世界的时候不只考虑有什么用。」
    • 想要豆瓣读书出个状态标记按钮:「扫读放弃」。
  • 投资/生意:
    • 消费品、童书、生鲜、餐馆网红店.. 哪有什么「长期主义」的投资热点,有的只是下行周期全都退守到毫不新鲜的安全事物中罢了。
    • 讲真,懂产品的人光看看 Changelog 来判断互联网产品的数据走势,比听分析师夸夸其谈靠谱多了。B站 Q4 还有好几个我认为提振业绩的新 feature,实际体验下来没毛病。中短期铁定不卖。#BILI
    • 虎嗅有个板块叫「创业维艰」。我觉得这是个自证式的喻言,因为正是有虎嗅这样媒体的存在,致使创业更加维艰。
    • 王慧文问:为什么传统行业市场营销部老大都是营销口出身,互联网行业市场营销部老大都是 PR 出身?我试着草率作答:一个是贩卖当下,一个是贩卖未来。
    • B站 新出了三个功能:1)评论区写时间点可跳转;2)Up主弹幕(可跳视频);3)任何时间点弹出引导关注按钮。啧啧,冲着这几个靠谱 feature,去买了点 B站 股票。
    • 以前听到二十倍,马上联想到界王拳;现在听到二十倍,第一反应是加杠杆。这大概就是变成了庸俗的成年人吧。
    • 在 B站 关注了一个基金投资的实盘日更 up主,眼见着这两周净资产一路从 95 万降到 85 万再降到今天的 75万。
    • 股市投资犹如玩 MOBA 游戏,多空双方就是交战双方,地图就是选交易所板块,交易策略就是点天赋思路,熟悉个股就是有擅长的英雄,政策动向就是版本调整。你要做的就是综合上述胜率期望值更大的组合去行动。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还连累了别人。
    • 发现一个调研餐饮店平均翻台时间的小技巧:看小程序从下单成功到提醒用餐评价的通知间隔。比如麦当劳是25分钟。
    • 能赚钱的读书产品,必须是逼格外显化的,也就是不对效果负责。
    • 产品是资产,代码是负债。
    • 有钱的捧个GMV,没钱的捧个DAU。
    • 经济下行周期,听失业在家做课谋生的前增长负责人,分享他们在上行周期误打误撞做出的案例,强行归因梳理总结成六个维度七个要素八个法则,真的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然而恰恰由于是下行周期,这种供应和需求都超多,看起来很繁荣的样子。还不如趁这时光多读书多锻炼。
  • 人生/职场:
    • 现在非常享受做有复利效应的事情中、非标的那部分 dirty work。因为我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护城河,是我不会被 AI 取代的环节。比如:给 AI 标记数据、针对特征设计规则。
    • 看到一句话「年轻时候发骚,只是本能;人到中年发骚,是一种能力。(体力、精力、财力缺一样,都骚不起来)」。2333
    • 看人们做了什么,比听他们说了什么,更有价值。所以现在商业杂志,我只读《人物》;虎嗅专题,我只订「首席人物观」。
    • 在内卷的领域里,做一个 taker 而不是 maker,是更优策略。
    • 内卷化的英文是 Involution。根据英文反义词法则,随手换了下词头,就有了 devolution 和 revolution。原来解决的办法,谜底就在谜面上。
    • 发现自己三个月前写的一个 bug,原来是个特意为之的 feature,这种感觉就像是年轻时的瞎折腾变成了求职履历的亮点。
    • 看到一段话——真正的谦卑包括两件事:第一是知道了自己的局现性;第二是懂得去寻找必要的帮助。「英雄」在自己的世界中死亡了,这便是男人(或者男孩)和自己真正谦卑之心相遇了,这或许正是他英雄意识的终结时刻。// 不,我觉得这是从孤胆英雄,变成了带 sidekicker 的超级英雄,是更成熟的资本主义核心英雄观。
    • 今晚跟老婆重看了一遍十年前的电影《在云端》。十年间,从大学生到社会人,从满腔热血到寻求安定,从四处演讲到回归热爱,从表面光鲜到内心富足。这部片子揭示的两条年龄线的价值观冲突,倒是在我身上走完了一圈高度贴合的轮换。
    • 自己很强,且能筛选、识别和欣赏别人的强,这是一种愉悦优美的体验。
    • 最近反思十年来的起落,发现我掩藏在 XDash 这个网络 ID 下往往更有观点更有态度,I/O 量也更大;反倒是用实名著书立论、搞分享做培训,很难彻底放开手脚,大概就是所谓写过畅销书之后的「偶像包袱」。所以今后更多应该还是会用网名来表达本我。把独立博客又弄了下,今年也要更多输出。
    • 半桶水晃荡的时候最有兴趣和最爱公开搞分享,等水满了觉得要么收声要么做巨贵无比的闭门咨询。最近开心的事之一是似乎又有了想做分享的事物。
    • 「登上山顶的人看到的景色都是一样的,只有在山腰上才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
    • 看到一句话,「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经济下行+疫情蔓延的开年,提醒自己中长期不要陷入此种状态。
    • 谨防陷入一种知识分子「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的状态。
    • 梭罗说,「大多数人过着平静的绝望生活。有些人因此感到幸福,因为他们通过逐渐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来达到满足。他们减少购物、食欲减退、蜷在自己的角落。他们妥协,合理化,最终和解。在拼搏者眼中,这不过是失败者的安慰奖。」
    • 「表达欲和 sales 极强的人需要警惕,因为越讲越顺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思想上就不存在迭代。一旦自己越来越信,就闭环了。所以大部分的大忽悠也会被自己忽悠,因为只有真的信,才能表达好。极少数的人才能做到只忽悠别人、不忽悠自己,而这样的角色常见于神棍和大政治家。」
    • 出国开眼看世界的一大意义是,让人醒悟以前习以为常的常量,其实不过是个变量。
    • 深夜读完咪蒙那篇报道,几点感触:1)想起曾国藩的训诫,要有菩萨心肠,也得善用雷霆手段。2)商学院的课听个响,缺乏深度理解就盲目效仿,引燃了利益不均的导火索。3)「不在风口浪尖的日子,她反而更幸福」。结语深得我心。没经历过峰谷起落、尚对名利汲汲以求的人,恐怕只以为是成功人士回归田园生活的自我安慰。4)时势造英雄,靠风口催肥的创业,失速于时代演进的自然淘汰,寻找在任何时代都不会剧变的、熟悉且热爱的行业,才是事业长青的保障,而非纯靠扮演工作狂;5)三十岁之后的人生,应该尽快还完童年债,然后多结交长辈,真正进入成年人的世界。
    • 王朔说:「你要小心这世上的坏人,他们都憋着劲教你学好,然后好由着他们使坏。」
  • 其它:
    • 《监视资本主义》里把「掌握大数据监控和预测用户行为」比喻成「在总部有一个用户的巫毒娃娃化身」这个比喻,妙啊。
    • (大概是上升处女座的)我研究了一下,想收藏某动漫角色,又惧怕大小不一款式各异的手办让柜子显得不整齐,最好的办法是——全部买成 funko。比如最近又想收 DC 多元宇宙的 funko 狂笑蝙蝠、游戏王的埃及使者、OW 的 http://D.VA 了,funko 家都有哈哈(非恰饭)。
    • 初学冰刀滑冰,在冰场被一男一女两个不认识的七八岁熊孩子组团嘲笑。于是我发挥拱火技能,挑拨这俩小孩从比技术比教练到比家教比家境,几番pk下来,成功让女孩鄙视男孩,男孩羞愤退场。滑冰真是好玩呀。
    • 一个多月前,想闲鱼上 2000 元卖掉 2015 款 Macbook Air,买家收货后对成色不满,退货来回多花了我将近 100 的物流费。后来将这台 Air 当成服务器,跑我写的黑科技系统,其中一个模块单独拆出来,做成 to B 生意,第一单一个月就能收入 2000 元。果然这年头最赚钱的是占有生产资料。
    • 看华杉注解的《孙子兵法》,援引的诸多经典案例,除少数是天马行空出奇制胜,有大量经典战役的前提条件居然都是刻意「避而不战」「以逸待劳」(至少占到六成),很值得玩味。
    • 本来想专门写个网页做服务监控 dashboard,仅自用;后来想到个偷懒办法,所有该输出状态日志的地方,直接在 Google Drive 的状态监控专用文件夹生成个文件。这样我躺在床上也能用 GD App 看这个文件夹,实现监控。只需要两三行代码。做内部产品就是要快糙猛。
    • 《王者荣耀》的最近五位代言明星里,杨幂负责代言的是「发育」角色。真的是很会匹配。
    • —— 请用「正则」造句。—— 「身正则不怕影子歪。」
    • Python 就像日语,初学简单,越深入越玄妙,创造者从其他语言里借鉴了不少精髓,也另辟蹊径地发明了不少诡异语法;随着时间演进都有世界各地的流行体系汇入,但难掩骨子里的刻板土鳖。
    • 我配齐了全套米家智能传感器,唯独觉得「魔方控制器」没啥实用场景,深锁橱柜。今天老婆重感冒,无法发声,在卧室早早躺下,迷迷糊糊,而我要在书房写代码。灵机一动,掏出魔方控制器,设置了「摇一摇就让书房里的小爱同学叫唤老公」的智能场景,丢给老婆,遂放心钻入书房。二人都表示很满意。
    • 我让老婆给我买蝙蝠侠联名的衣服,她买了吃豆人的,说 BATMAN 的没了,PACMAN 的反正就差了两个字母。。
    • 独立开发者最喜欢重复造(并祈盼从中获得收入)的轮子:笔记软件、记账工具、RSS 聚合..(网友补充:导航、博客、Product Hunt)
    • 我一个建站至今 12 年、Web 2.0 年代写起的 Blog 「同步控」,域名今天正式到期。决定不再续费,任其消散(停更 4 年,早就没有流量)。当年,它意外助我轻松拿到实习(盛大文学)、第一份工作(盛大创新院),在 TMT 投资开始兴盛初期,也有不少投资人是靠它被动结识。那确曾是中文互联网最好的时代。
    • 初听古典的小伙伴,老司机给你们带带路:巴赫抗躁动、海顿抗抑郁、莫扎特抗失眠、贝多芬抗萎靡、柴科夫斯基抗饥饿、马勒抗瞌睡、拉赫玛尼诺夫抗寂寞…最后还必须得指出一个最管用的:布鲁克纳,抗吃醋后的不良情绪反应。(via 网易云音乐)
    • 李诞会不会是年轻时的北野武?
    • 因为得知万茜获赠暴雪十五周年退役服务器,对她好感度+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