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菜鸟魔都育成计划(二):在线面试

在本次实习面试之前,我算是有过一次面试经验。就在不久前的五月,我经过五分钟的英文面试,成为无锡某公益论坛活动的志愿者。当时的面试场景极似去年12月在苏州考BEC的口语考试环节,这样的似曾相识削弱了紧张感,因而面得比较轻松顺利。

由此可见,熟悉和模拟面试流程,既可减轻实际面试时的心理负担,又可提前将可能发生的窘境扼杀在摇篮里。

面试过程大致如下(在此不便对面试细节透露太多,但我会尽量从个人准备及面试心态、思路方面阐述)。

5月30日晚睡觉前通过黑莓检查Gmail邮箱时,发现收到来自盛大的实习机会邀请。由于夜里断网,只得在次日下午一时许予以回复,并欣然附上个人简历。

不多久,GTalk上开始了在线面试,以一种普通聊天的方式。

这里插一句,有的朋友认为在线面试或者电话面试的好处在于,可以一边面试,一边上网搜答案。我个人对此持保留态度。网上搜索可以应付三言两语能够解决的、有标准答案的闭合式问题,例如PRD是什么意思,策划书有哪些要素。但对于开放性的问题,或是涉及个人经历的问题,照搬网上搜来的答案,会明显让人察觉到生硬和虚假。

我觉得明智的用人单位并不会在开放式提问中,对被面试者回答的准确完整性有过高要求。所谓的开放,本来就是因人而异,仁者见仁的。关键是尽可能地提供你所认为切题的回答,并与自身经历紧密结合

在我的在线面试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以往的种种经历和体验,都转化为了实战的筹码,应对的谈资

例如,问及我是如何策划一个产品时,我拿出了曾经参与过的团队项目,一个原创品牌的完整策划案。当时我扛下了该项目的立项、识别和传播三份策划案及最终提案PPT,做得时候异常崩溃,但课程结果令人满意,我也在撰写过程中系统梳理了产品策划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接触了文档编写。这一切在面试中给了我回报。

被问及认为Dropbox成功在哪里时,我立刻联想到刚从阮一峰的Blog上看到的《Dropbox的创业经历》PPT,思路大开。

再比如,如何进行受众调查。我又一次幸运地感到何谓撞到枪口,庆幸自己认真上过消费者行为学和消费者心理学两门课,且完整地运做过一份调查问卷,还出过5000多字的SPSS分析报告。

还有一些问题,恰好是我有意识为之、曾经在博客总结,或在睡前反思过的。例如,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和项目活动,能给我带来什么;我本人广泛的爱好和关注点,是否会造成“样样稀松”的结果;曾经失败的活动策划,给了我怎样的经验教训。就连创建和维护同步控的过程与收获,都成为我参与互联网产品设计的一个自述案例。

恰好在那段时间,我打算写一篇《同步控给我带来什么》的文章,总结建站一年以来的收获。虽然这篇文章到现在还躺在草稿箱里,但当时脑海中已经罗列了大致想谈的提纲,于是就在面试中派上用场了。

当然,也有一些问题无法确定,例如这道“同步最核心的点在于什么”。说实话,做同步控一年,我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究竟是跨平台兼容,数据交换,抑或信息安全,高效自动化?既然不能肯定,那就把能想到的答案都枚举出来,并挑选最可能的作为最终答案吧。

这类问题,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答案。我这样认为。

自我感觉,在线面试比较顺利,过程对答如流,基本拿到题目就能回复(GTalk可是会显示输入状态的)。绝大部分问题都能很快从以往经验中抓到思路,或是从某本书的框架中借鉴灵感(在回答一道要求罗列某款产品“用户类型”的题目中,我就想到了《UCD火花集》里介绍“角色模型(Persona)”工具时的几个例子)。对着电脑打字也消除了面试的紧张感,毕竟咱平时写博客不就是这个状态嘛。

聊天记录显示,整个过程经历了一个半小时,而我却丝毫没有感到时间的流逝和过程的压抑,倒更像是借此机会对过去几年的专业学习和个人经历进行了回顾梳理。

最终顺利通过这轮。也就预示着更大的挑战即将到来——去上海盛大公司,现场面试。